8月8日,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(以下简称“乘联会”)发布了7月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。文中指出,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7.5万辆,虽然同环比分别下降2.3%和6.3%,却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次高点。
相比往年,7月一般是仅次于2月的正常月度销量最低点,今年7月是建立在6月峰值之上的环比温和回落走势,仍属于走势较强。值得关注的是,在狭义乘用车零售与批发排名中,跌出TOP 10的特斯拉,8月14日突然官宣降价,新一轮“价格战”即将打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五强不俗,奇瑞亮眼
乘联会指出,进入下半年,国家层面针对汽车行业销售的指引性政策频出,各车企半年末冲刺力度也在加强,多重因素下,作为传统淡季的7月零售销量达到年内月销次新高,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强势行情。
数据显示,在7月的177.5万辆零售销量中,自主品牌销售94万辆,同比增长15%,市场份额超过半数,达到53.2%,同比增长5.8%。其中,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安、长城、奇瑞五大自主品牌,市场份额均提升明显。
具体来看,在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TOP 10中,从高到低依次为比亚迪汽车、一汽-大众、吉利汽车、长安汽车、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、广汽丰田、长城汽车、奇瑞汽车和一汽丰田。
其中,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“分庭抗礼”,各占据5个席位。与上个月相比,前5位变动不大,仅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“互换”3、4名。后5位则颇有看点:除上汽通用从第7名上升一位外,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分别下降一个位次,位列第7名和第10名;长城汽车上升两位,由第10名升至第8名。
最值得一提的是,奇瑞汽车直接将特斯拉中国“挤出”榜单,以6.5万辆的成绩挤入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的第9位。甚至,在批发销量TOP 10中,奇瑞汽车以14.2万辆的傲人成绩排在第二位,同时也首次将“南北大众”纷纷甩在身后。
此外根据狭义批发销量榜单来看,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分化更加明显。其中,自主品牌的批发销量纷纷实现同比强势增长。具体来看,比亚迪同比上涨61%,奇瑞同比涨幅为14.7%,吉利汽车同比增长12.6%,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则分别实现了5.9%和8.9%的同比增长。
而合资品牌的批发销量普遍出现下滑。一汽-大众同比下降17%,上汽大众同比降幅为23.6%,上汽通用同比下滑25.9%,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降三成,广汽丰田同比降幅最小,为16.7%,在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中垫底。
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,自主品牌与合资车销量“此消彼长”的背后,主要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突飞猛进有关,另外,自主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保持销量高增长,在国外市场也表现强势。
胜负未决,输赢难定
另外,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库存系数看出,7月份,合资品牌的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.89,环比上涨26.8%;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.69,环比上升18.2%;高端豪华及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.22,环比上升最多,涨幅达到40.2%。
对于合资品牌来说,销量下滑、库存上涨,确实不是一个好的信号。
但是,合资车企中,有的是经历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积淀的品牌,面对中国这块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“肥肉”,从长远来看,不会有人甘心放弃。眼看着中国车企通过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,合资品牌并非全无动作。
今年以来,起亚、本田、丰田等品牌,都相继发布新能源战略,加快电动化布局,在中国汽车市场傲视多年的大众集团,更是在电动化上做了不少改变,除了ID产品价格让步外,还通过本土化降低产品成本并对市场快速反应,毕竟只有接地气才能更好地与中国新能源同行竞争。
8月2日,2023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,除了门槛提升、500强营收总额上涨外,在上榜的23家汽车企业当中,有超过一半的排名都发生了变化。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,在上榜的5大中国汽车集团当中,仅广汽集团排名上升,上汽集团、一汽集团、东风汽车集团和北汽集团排名分别下降了16位、52位、66位和31位。
汽车企业中,排名上升最快的是比亚迪,在2022年第400名开外的基础上,排名快速上升了224个位次至212名。上升速度排在第二的是特斯拉,2023年排名上升了90个位次,达到第152名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来自中国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,2023年以292位的排名,首次入围世界500强。
然而,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又遇到了新的挑战。
7月底,欧盟委员会官方公告L191上正式发布了欧盟《新电池法》,宣布对所有欧盟出售的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。这其中,自然也包括中国弯道超车的新能源动力电池,以及背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。
在新能源赛道上,中国自主品牌、新势力虽然在中国市场夺下了话语权,然而面对更为广阔的海外格局,无论对于中国汽车品牌,还是新能源供应商,都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。
View of Autoskline
展望8月与下半年车市,乘联会认为,虽然受高温假等因素影响,国内车市进入休整期,但得益于换购需求走强、新能源车推广力度加大,以及楼市降温对车市带来的利好,下半年燃油车领域价格战将逐步趋于平稳,新能源市场将以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焦点。
需要指出的是,受新能源车购税“两减两免”、“百城联动”和“千县万镇”等多项汽车消费促销活动拉动,7月车市“淡季不淡“的表现符合预期。不过,特斯拉突然降价的动作是否会再次扰乱原本逐步恢复平静的车市?甚至是否会透支年末旺季的市场需求?2023年的中国车市注定波动不断、扣人心弦。
文字为【汽车K线】原创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号文章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。同时,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标签: